Friday, June 20, 2008

更新:中国上调能源价格


面对原油价格突破每桶130美元给政府控制下的能源定价体系造成的冲击,中国政府宣布将上调汽油、柴油和电力的零售价格。

此举将向消费者身上转移一部分全球能源价格上涨的压力。国际上许多企业管理人士和政府官员早就敦促中国上调能源价格,尽管目前通胀的压力不断加大。上调油价和电价将会提高企业的成本,可能推高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但这些调整并非是一些人所要求的对价格控制体系进行全面改革。
这一消息是在周四晚间中国国内市场休市后宣布的,而有关中国在全球石油市场中的作用及其对油价影响力的争论很有可能进一步升温。在此消息公布后,石油期货价格迅即回落,因预计上调零售价格将抑制中国对原油的购买量。但许多专家近几周来不断警告说,上调成品油价格实际上会导致中国的石油需求出现增长,从而在近期内加剧油价上涨。

中国上次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是去年11月,调价幅度为10%,而当时的原油价格约为每桶90美元。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表示,此次将汽油和柴油的基准价格分别上调了17%和18%,自本周五开始生效。汽油价格将从每加仑2.80美元(1加仑=3.785升)涨至3.05美元,柴油价格将从每加仑2.45美元涨至3.05美元,这也是四年来的最大涨幅。全国销售电价平均上涨了4.7%。

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多年来全球油价持续上涨的主要推动力。随着近几个月来油价的飙升,中国政府长期坚持的限制汽油、柴油和电力零售价格的政策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批评人士指责此举是干扰市场发出的信号,维持了对石油和煤炭的需求,推动了价格的节节攀升。

随着通胀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对中国价格管制的政治压力甚至有可能超过对其汇率政策的长期争执,成为中国最具争议性的国际经济议题。美国财政部长亨利•鲍尔森(Henry Paulson)谈及能源的次数明显增加。他敦促中国政府放弃能源价格控制措施,称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经过痛苦的经历后才发现,这种做法行不通。他也在本周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再次提到了这个问题。

纽约咨询公司Rhodium Group的中国能源专家特雷弗•豪泽(Trevor Houser)说,中国即将取代沙特阿拉伯,成为美国眼中制造高油价的罪魁祸首。华盛顿抱怨中国价格管制的人同指责人民币汇率的都是同一群人。

周三,16名民主党参议员致信布什政府官员,指责中国的价格管制是油价上涨的原因,敦促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给中国施加压力。署名者包括前总统参选人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他们在信中写道,美国人在加油站看到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中国发生的事情导致的。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参加本周末在沙特举行的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峰会时,此类紧张关系也将会被带到会议上。

这次调价并未取消政府定价的体制,不过中国已表示要进行更深入的改革。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本周表示,我们改革定价体制的决心很大。但由于中国目前面临着10多年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今年以来为8%以上),政府官员看来不愿让中国消费者完全面对世界油价暴涨的冲击。很重要的一点是对社会稳定的担忧,此次涨价的同时就宣布了一个补贴计划,以期将涨价对贫困人口的影响降至最低。

批评中国限价政策的逻辑非常简单:通过压低企业和消费者购买成品油的价格,中国妨碍了世界油价飙升导致需求走软这一正常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定价的主要影响还不是让其消费者炫耀基本不受其他国家高油价的影响。这种做法让中国的炼油厂无利可图,因为它们要以全球市场的价格购买原油,但以政府定价销售成品油。炼油厂从市场上退出,带来了成品油普遍短缺的现象。同样,发电厂的亏损也在上升,因为它们要以市场价购买煤炭,但却以较低的国家定价销售电力,电力短缺也开始在各地出现。

这意味着可供中国消费者购买的能源实际上是减少了,而没有增加。将价格提高到足以让炼油厂盈利的水平,炼油厂和发电厂就将全力满足过去几个月中难以释放的全部需求。

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在最新一期石油市场报告中写道,自2007年以来,中国持续面临着成品油短缺的局面,这表明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需求。IEA称,因为这些潜在的需求,如果零售价格上涨改善了供应情况,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甚至还会加速。

在去年11月将成品油价格上调10%以后,中国的石油需求并未明显放缓,世界市场的原油价格从那以后已上涨了约50%。

这次涨价能否让炼油厂完全扭亏为盈尚不清楚:一些分析师曾估计需要涨价25%才能实现这一目标。纽约股市周四,中国石油类公司的亚洲存托凭证大幅上扬。由于这一涨价消息,中国石化(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上涨了9.4%,中国石油(PetroChina Co.)上涨了6%。

成品油的供应可能迅速得到改善,因为许多炼油厂和分销商近几周来一直在期待着价格的上调。政府定价让它们能够有机会积累汽油和柴油,从而在不久后以更高的价格卖出获利。

尽管并没有确切的库存量数据,但中国近期的成品油进口却在增加:5月份的柴油进口量名列历史第三位,中国当月也是汽油的净进口国,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种行为也是分析师所说的价格管制增加国际市场动荡的一个原因。油价长期被人为压低,这一扭曲现象鼓励了消费者多开车,也让企业建设效率低下的工厂。高油价最终会鼓励消费者提高效率,但鉴于中国的石油使用现状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效果可能不会像一些观察人士预计的那么明显。

Rhodium Group的豪泽说,如果中国经济按10%的速度增长,即使油价上涨,石油需求还是会增加。他说,只有在石油消费者转而采用其它低能耗的手段时,高油价才能抑制需求,但目前中国并没有多少这样的手段。大多数中国城市的公共交通服务并不完善,让许多上班族别无选择。铁路运输通常都已满负荷运转,使消耗柴油的卡车运输成为企业仅有的选择之一。

尽管将中国对能源的强劲需求视为油价上涨的原因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惯例,但油价是在全球市场设定的,过去5年来全球石油消费量的年增长幅度仅略高于1%。因此,许多分析师表示,供应紧张、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以及影响仍难以准确估量的商品市场金融投机行为等因素也同样重要。

美国咨询机构High Frequency Economics的卡尔•韦恩伯格(Carl Weinberg)说,中国在石油方面的消费相对较小。因此我很难理解为何要归咎于中国。中国是其他大宗商品市场的重要力量。它占全球钢铁需求的一半,铜需求的四分之一,但只占全球石油消费的不到10%。他说,将中国在钢铁或铜市场上的作用延伸到石油市场的做法是错误的。这是一种株连的做法。

Andrew Batson

No comments: